第三十一期“立心”讲吧:传承非遗文化 弘扬工匠精神
浏览:528次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02日

他默默耕耘,使衢州莹白瓷从无到有,从停产到再放异彩。所谓的工匠精神就是用一辈子的时间将一件事情做到尽善尽美。1128日晚,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工匠徐文奎做客讲吧,以嘉宾访谈的形式,与师生分享五十年的工匠之路。


默默耕耘,荆棘之路坚守初心

“当年我16岁初中毕业,就到衢州瓷厂工作了,人小个头也小,但是我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徐文奎在访谈中回顾起自己初入行的日子。他说,干一行爱一行,凭着刻苦钻研,他从学徒工成为了技术骨干。可制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36岁时,他离开了瓷厂,为了维持生计卖过豆腐脑,开过大排档。期间莹白瓷已经停产多年,许多工人师傅试图恢复生产,都以失败告终。“如果我不出来想办法恢复生产,眼看莹白瓷就要彻底断了。”徐文奎选择回归,开始了荆棘重生的筹资办厂之路,攻克了技术、资金等一道道难关,时至今日,谈起这段经历,他仍然历历在目。50年来,无论处境好坏,他始终牢记入行时的心志,坚守传承莹白瓷的初心。

乐在其中,对每一件作品精益求精

在访谈中,徐文奎对衢州白瓷如数家珍,谈起制瓷技艺,更是滔滔不绝。徐文奎说:“做事情前永远不要预设结果,不能在做之前就想着收获,不能单纯用金钱来衡量一件作品的价值。” 在他眼里,每一件作品都有其独到之处,哪怕经过上千次、上万次的试验失败,都要做到尽善尽美,体现出最高的技艺水平。

谈起制瓷的苦与累,徐文奎却很释然。他聊起自己连着18天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的情景,笑谈自己因为颈椎病学会网购的趣事,也与同学们分享自己钻研技法时一次次的尝试,回忆起这些,他依然乐在其中。

淡泊从容,各行各业都需要工匠精神

在访谈中,徐文奎多次提到自己只是普通工匠中的一员。他认为教书匠、泥瓦匠、剃头匠……各行各业都蕴藏着工匠精神。每一个行业深入钻研都是困难重重的,自己能做的就是平心静气,不贪求收获,用一辈子的时间将一件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保持着匠心。

徐文奎将自己的人生经历总结为四个阶段,他说:“30岁之前,要耐得住寂寞;30-40岁,要耐得住贫穷;40-50岁,要耐得住名利;50岁之后,才可能有所收获。”他勉励同学们要珍惜学习机会,敢于尝试,勇于拼搏,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和,才能厚积薄发。


访谈尾声,徐文奎与在场同学亲切互动,让大家受益匪浅。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张豪说:“之前觉得工匠精神很抽象,离我很遥远,现在有了一个很具象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无论我们身处哪个岗位,都能用灵巧的双手,精益求精的态度,演绎出尽善尽美的工匠精神。”(校团委 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