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素有“四省通衢”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正因为如此,衢州人民遭受的这场惨无人道的细菌战,其惨暴之厉、毒害之烈,罄竹难书。为聆听70年前的痛心故事,修补关于细菌战的民间记忆,一群血气方刚的衢州大学生成为了那段细菌战历史的记录者。 8月18日,几抹活力的身影汇集在衢州学院的校门口,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衢州学院柯城小分队的志愿者们开始了“影像日志――记细菌战最后见证者的故事”暑期志愿活动。迎着夏日的阳光,志愿者们出发了,我相信对于他们来说,今天是与众不同的一天。
“那时……我……”住在沟溪乡余东村31号的方爱秀老人,她飞舞的手指点点头皮接着又指着贴着白色胶布的小腿,她的情绪有些激动,不自觉的红了眼眶,“我心痛啊”,老人把这句话重复了好多遍,可能老人自己都没意识到已经讲了这么多遍,志愿者们不忍心打断她,因为志愿者们知道自己永远无法体会到这到底有多痛,一颗平凡的生命尘埃到底承受了多少苦痛,不敢想。靠坐在门口小凳上的老人握着志愿者的手不停地说说笑笑,感觉就像从小陪志愿者长大的奶奶一样,他们蹲在老人前面抚摸着她那粗糙的手掌,岁月啊,那时的老人肯定是一个爱漂亮,爱微笑的小姑娘。“你们真好,来看我,真好”,老人拉着志愿者们的手,志愿者们也笑着对奶奶说,“奶奶,你也真好,很高兴你能和我们分享你的故事,希望这次植皮后,你可以好好的,没有痛苦”。
“1956年的时候啊,我在黄塘口修水电站的时候,一不小心掉进水洞里,钉子啊刺到脚后跟里,刺进骨头里,然后开始烂啊烂啊,几年前一个上海的专家,专家哪,给我检查出来,说是细菌战那会儿,细菌感染的。”去年刚刚结束截肢手术的86岁高龄陈羊古老人跟志愿者们讲到他的经历。老人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年轻,更加硬朗,更加乐观,虽然有点耳背,但讲话中气十足,他的身后贴着一张毛主席的画像,“共产党好,他们吃苦,我们幸福,他们是为了人民,为了百姓,好啊!”那种溢出来的崇拜感,让志愿者们心生敬畏。老人乐观的态度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志愿者,原本以为经历了丧子之殇,截肢之痛的他会是一个悲情的老人,但这丧子之殇,截肢之痛可能已经被岁月冲淡了吧。
“我是在被国民党政府抓去当兵时,在48年六月份同年12月在淮海战役解放后参加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二十六军七十八师二三二团二营四连理发员,参加三大战役淮海,渡江和抗美援朝等。”张和那老人在纸上写下,他很用力,像在石头刻字那样。老人今年91岁高龄,身形虽消瘦,但腰板依旧挺拔。“有一次,敌人的一个炮弹炸过来,我们容身的地方塌了,我被什么压住,连声音都发不出,后来我们的排长过来拉了我一把,我才得以保全性命。再后来,我被解放军俘虏了。”虽然老人起先归属于国民党,但他对人民解放军毫无怨言,他说,“跟着解放军,有饭吃,有粥吃,可在国民党那会儿,吃不饱,穿不暖。”老人滔滔不绝,记忆如潮水般涌现,当志愿者为他拿来水,想让他喝完再讲时,他坚持着继续讲,那种执着,让人动容。
“731”是个让国人深恶痛绝的数字。战争所造成的罪恶,尤其是战争中种种疯狂的非人道行为令人发指。在时光的冲洗下,愤怒与哀伤过后不应是麻木与忘却。作为当代大学生,自当承担起这份责任与良心。幸存者名单越来越短,而这条路,只要还有一个人站在我们身边,志愿者们就会一直走下去。
文编:朱 春
图编:葛宁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