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接力,筑梦童年--青春接力,筑梦童年
浏览:790次 发布日期:2017年07月17日

“你们认识南孔爷爷吗?”“你们想画南孔爷爷吗?”在开化县横街社区的儿童快乐家园里,来自衢州学院的志愿者们正在为孩子们上一堂“图绘南孔爷爷”的课。孩子们一笔一划,有模有样学着,胡子、眉毛、身形,画得惟妙惟肖。

“南孔爷爷是衢州学院一位老师的作品,我们希望用活泼的形象,让孩子们亲近衢州的南孔文化。”志愿者石雨露说道。“图绘南孔爷爷”是志愿者设计的特色课程之一,与《大同颂》合唱、国学小剧排演、讲故事比赛、象棋对弈、传统礼仪教学等相结合,共同构成了“南孔文化”系列主题活动,贯穿于项目始终。“仅有南孔文化特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根据老师建议的5大模块,融入松鼠大树、戴高帽、防性侵教育、模拟法庭、课业辅导等课程,让孩子真正快乐起来,成长起来。”

除了横街社区,在白渡村、姚家源村、前村头村和桃溪村的四个儿童快乐家园都跃动着志愿者的蓝色身影。他们为孩子们带去团辅游戏、大合唱、硬笔书法、安全教育、趣味运动、亲子书信等缤纷课程,搭建起孩子的快乐家园。

作为“青春接力,筑梦童年”关爱留守儿童项目的一员,石雨露不是第一个踏上关爱行动的志愿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2015年3月,受浙江大学邀请,衢州学院加入中英“改善中国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研究”项目,选派了56名志愿者前往江山、开化的14个留守儿童俱乐部定期开展每两周一次的关爱活动。截至2016年,已有150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2016年,中英合作项目结束,但是作为衢州本地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我们与留守儿童的这场“特殊的约会”不想停止,也不能停止,一定要想办法继续下去。”校团委副书记陈德力说。为了继续关爱活动,衢州学院团委找到开化妇联,争取活动场地、食宿支持;找到浙江大学,争取更好的培训资源、项目指导。经过数月的努力,2017年5月,衢州学院团委、浙江大学社会医学研究所和开化县妇联签订了新一轮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合作协议,开启校地结对关爱留守儿童的新模式。


在项目开启前,校团委多次召开志愿者访谈会,向“老志愿者”寻问题、找经验。儿童年龄跨度大、流动性高;活动如何贴近留守儿童心灵,注入专业内涵;如何从家庭入手,精准关爱成为困境。而这些,也是许多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共同面临的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我们就自己探索、破解。”陈德力老师说,一切从孩子出发,以孩子为本,成为他们的信念。

项目伊始,衢州学院采取“以老带新,比例控制,减少流动”的原则,面向全校招募了20名志愿者,其中9名为教师教育学院的学生,以保证每个儿童快乐家园至少1――2名教育学专业学生。队伍组建后,综合志愿者的专长、专业等因素,分组入驻到5个儿童快乐家园。“志愿者就是知心哥哥姐姐,直至项目结束,每组成员都是固定的,原则上不再变动。”陈德力老师说道。为了让活动契合留守儿童成长,直抵心灵,项目采取“常态培训”策略。依据培训清单,邀请专业老师进行长达数月的集中培训,并特别融入团辅培训系列课程。在项目开展中,定期组织专家下乡,观摩志愿者教学,提供专业化的常态指导。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活动?究竟如何设计活动?如何解决年龄跨度太大的问题?始终是萦绕在衢州学院师生心头的谜团,甚至是一度走进了死胡同。经过长期的酝酿,分班教学、设计系列化活动的想法涌上心头。校团委多方汇集师生意见、从教育学专家、当地妇联、“老志愿者”那里取经,确立了“5大主题模块”和“一个特色”的活动设计方式以及分班教学的策略。“5大主题模块包括健康教育、文艺培训、课业辅导、体育运动和传统文化,并且团辅、安全教育、青春健康教育、知法懂法是必排活动。“一个特色”就是让志愿者结合当地实际和专长,设计有连贯性、多层次的特色系列活动,贯穿项目始终。“分班教学”即依据年龄分层,采取幼儿班、小班、中班的教学模式,带给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成长快乐。

 

“有了主题模块、特色引导和分班教学,志愿者们设计活动就有了方向,能够在全面贴合儿童需要的基础上,凝练一个特色,做实一个特色,真正让留守儿童们有所收获。”校团委宋娟老师说,“现在看来,这样的理念为我们盘活了整个项目。比如,以文艺培训为特色的姚家源组以分班教学的方式,开设了合唱、朗诵、儿童体操、舞台剧表演等系列活动,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获得一次成功的登台经验。而松鼠大树、戴高帽、传密令等团辅游戏也让留守儿童敞开心扉,提升了自信心。”“在活动设计时,活动的连贯性、形式的活泼多样性也是把握的重点。在白渡村,志愿者将中秋节风俗讲述、诗词抢答、月饼制作三节课相结合,带给孩子别让的丰富体验。


在每个儿童快乐家园,志愿者们都有厚厚的一本记录册,上面详实记录着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家访记录、留守儿童帮扶名单、每日活动开展情况等信息。这是衢州学院“六个一”工作机制的一部分,即一份档案,见证成长;一本笔记,记录点滴;一次总结,力促提高;一个瞬间,留下美好;一个特色,百花齐放;一个电话,传递温暖。

关爱留守儿童的道路,依然漫长。衢州学院的师生们用心浇灌爱心之树,用青春接力,奔跑在关爱的道路上,不曾停歇。

                                                                                                                        (衢州学院团委 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