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匠心―蛋雕篇
浏览:334次 发布日期:2017年07月05日

7月5日,我们薪火匠心团队早早出发,辗转几路公交车到达常山五十都,探访蛋雕师傅戴理平。

来到蛋雕师傅他家,他的家看上去虽普通平凡,但走进里面,我们薪火匠心团队被他家大厅里摆放的蛋雕所吸引,有大的、有小的、有成套的也有单品单件的蛋雕,形状各异。其中,最特别是那两个很大的蛋雕,一个是由鸸鹋蛋雕刻出来的山水画,绿色的渐变的山水,加上师傅高超的技艺,令它独树一帜;另一个则是由鸵鸟蛋雕刻出来的“一帆风顺”四个字,大大小小的镂空设计有对生活美好的向往的寓意。制作一个大的蛋雕需要耗时两到三个月,就连一个最最普通的小的蛋雕都要一天,可见制作一个蛋雕工艺品需要师傅付出很多心血和时间。

 

我们在与师傅的采访谈话中了解到:当初他接触到蛋雕也是因为自己感兴趣,对传统手艺感兴趣,喜欢传承,再加上自己在上学期间学过美术,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就开始了自己的蛋雕之旅。起初,刚刚开始的时候,他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和挫折,300多个鸡蛋没几天就被他耗损完了,导致他那时候天天吃鸡蛋,后来他懂得一定打孔清空蛋液的技巧了之后,又在制作工具上遇到问题,没有好的工具,就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一把不合适的刻刀在雕刻过程中让蛋壳更加容易碎裂,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操作过程中克服了清蛋液的技巧和刻刀问题,他就对蛋雕更加热爱了,然后他又在力度的把控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慢慢的练习中他做得越来越好。师傅凭着自我的喜爱与兴趣,一直坚持自己的蛋雕生涯,到现在他已经做了近15年的蛋雕,从生涩到娴熟,洋洋洒洒的在寻求着心目中的传承、发展和延续。我们还从师傅那里知道了现在传统手工艺在传承上面所面临这巨大的问题:一、政府的支持政策不够,对于传统手艺的保护力度不够;二、很多手艺人在拥有手艺地同时,收入低下,不能仅仅靠自己的手艺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还需要额外寻找谋生手段;三、在一些展示会上所展示的物品并不能够引起大家对传承方面的觉醒,有时反倒为他人做了嫁衣;四、年轻人喜欢手工艺品,但都不愿参与到传承,因为学的时间久,收益低,费时费力,还不见得会功成名就,就如画家一般都是在他离世后才会出名,所以这时候便没人在意工艺品的传承。


师傅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感受一次蛋雕制作的过程,亲自拿着一枚提前清空蛋液的蛋壳,在我们面前拿起铅笔,唰唰唰几秒画完底稿,接着就拿起刻刀把边框刻画出来,然后就开始把蛋壳外面的颜色去掉,最终留下白色底壳。我们其中一位伙伴因为好奇,也想亲自上手一番,师傅就把他手中的半成品拿给她,让她尝试,开始的时候她把握不好力度,刻刀在蛋壳上打滑,最后也有模有样的刻,慢慢的也完成的很好。

最后,因师傅时间原因,要去外面开会,我们结束了我们的采访,他送我们到公交车站。接下来我们在乡镇进行了一些问卷调查和发一些关于传统手工艺的宣传单,向他们讲述了传统手工业的相关知识,同时在下午我们也对衢州市区的市民做了调查,了解到这些居民对传统方面的是都不感兴趣,也遇到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都不关注这些事物,我们没有为此感到悲观,正因为他们的不懂和不了解,才能体现出我们的价值,对他们讲解了我们的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希望有更多的人重视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手工艺,更好的去传承、去发展、去延续。














                                                                                                                       文:赵雯玲

                                                                                                                       图:方清荣、娄莹钰、李佳佳、汤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