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如何“放盐”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衢州学院依托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志愿服务实践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益探索。
2015年,校团委在校党委的指导下,依托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积极盘活资源、主动服务地方,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学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品牌项目开展积极的探索尝试,凝心打造以“青春接力,筑梦童年”为主题的志愿活动品牌。项目每两周一次,共赴江山、开化14个留守儿童俱乐部,开始至今,志愿者们已经积累了家访记录、个案观察、实践日记、调查报告、留守儿童档案等2000余份,服务时长达5376小时,活动被衢州日报、开化电视台、江山信息网、开化信息网等媒体报道十余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已成为学校思政育人的强有力载体。
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志愿服务有机融合
“你在哪儿衢州学院就在哪儿,你是什么样子衢州学院就是什么样子,每位志愿者都是衢州学院的代表,每位志愿者要用真心关爱留守儿童,用行动服务地方教育”。在培训大会上校团委老师嘱托志愿者们要当好衢州学院的形象代言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推动者、引领者。
两年来,志愿者们深入到乡镇农村,直接接触社会,感触留守儿童生活,完成从学生向为师者的角色转变,自主设计课程、独立开展活动、入户走访等等。此外,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们的角色还得以延伸,担负起“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的角色,和孩子一起晒稻谷、洗碗、扫地,聆听孩子的内心,用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和长久的陪伴缓解留守儿童面临的亲情失落、生活失助等问题。“衢州学院的大学生非常负责,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们都喜欢他们,志愿服务活动实施不久,我们就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爱说话了,喜欢笑了......我们从心里感激志愿者”,开化村头村的村主任在老师慰问志愿者时告诉他们。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志愿者们也在志愿服务中接受着责任、担当、仁爱、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既培养了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又营造了乐于助人、服务社会的良好风尚。
专业素养拓展与志愿服务有机融合
“我是一名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这次的志愿服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的不易和自豪,不易在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自豪在我的行为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快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给人以知识,更能提高个人的修养,增强我们对于生命的感受力,从而更好地认知自己,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总结交流会上,志愿者们纷纷表达了活动带给他们的成长和感悟。
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留守儿童俱乐部力求有1―2名师范生,依托师范生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优势,优化日常教学,同时每个留守儿童俱乐部力求有1名专长生,让绘画、手工、舞蹈等专长突出的学生学以致用。两年来,志愿者深入调研当地留守儿童现状,紧贴当地教学资源,自主设计课程、独立开展课业辅导、安全教育、文体活动、心理辅导、健康教育、科普教育等系列课程,并按照“一俱乐部一特色”的理念,最大限度地使专业所学得以有效运用。在志愿者的精心设计下,14个留守儿童俱乐部,独具特色,百花齐放。池淮小分队为孩子们设计了有趣的“吹墨”课堂,指导孩子们吹动多彩颜料,吹出自己的艺术作品;江山凤林小分队设计小剧场,带领孩子们演绎故事;开化马金小分队开设手工艺课,教孩子们折玫瑰花、千纸鹤赠家人。其他小分队的手语课、乐器课、安全教育模拟演练、树叶作画、绘脸谱、废物利用等活动也独具特色,深受孩子们喜爱。
榜样感染教育与志愿服务有机融合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感染教育使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校团委注重发挥关爱留守儿童项目的品牌影响力,挖掘先进典型,塑造志愿服务的“明星效应”。在青年志愿服务总队官方微信“志愿明星”栏目推送优秀志愿者的关爱故事,起到“品牌代言人”式的引领作用,让关爱留守儿童项目的形象更加具象、更加鲜活,也营造了朋辈间可亲、可敬、可学的良好氛围。
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坚持每两周一次的常态化开展,由点及面的辐射功能逐步凸显,现已从个体自发行为向自觉的群体行为转变,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之感染,自发加入关爱团队,从最初的56人发展到现如今的150余名志愿者,越来越多的学生肩负起青年的使命和担当,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呈链条式的扩展延伸开来。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强调个人实践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和热心公益的“奉献行”相结合,如何做到更恰如其分的结合衔接还有待今后的探究和摸索。学校也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本,不断深入挖掘、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好载体,多条线联动,形成育人合力,奏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强音。(校团委)